车评

当前位置/ 首页/ 车评/ 正文

着手准备产品回收

导读 5月10日,中国诚通生态有限公司与威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搭建合作平台,诚通生态将回收循环利用威马汽车

5月10日,中国诚通生态有限公司与威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搭建合作平台,诚通生态将回收循环利用威马汽车现有的15万辆新能源车约9万吨的电池。

从2022年年底到现在,威马绝对是新势力造车中最悲烈的那个,全员降薪、门店关闭、销量下滑,无数个负面缠身,让威马和自家CEO沈晖愁的不可开交。

即便是几日前,沈晖转发微博只说了一句:“一切都在向好”,也被广大的网友和不少车主口诛笔伐,要求威马复工复产,重新获得车主权益。从目前来看,即便如今还在苟延残喘,但成立于2015年的威马汽车已经表现出了即将“凉凉”的疲态。

留好后路

在多次出现门店关停、APP无法使用、销售人员纷纷离职后,威马再次出现在消费者视野中时,是签约了一个电池回收的战略合作。

这次合作的对象是中国诚通生态有限公司,出席战略合作的是诚通生态董事长梁明武、总经理马东及威马汽车创始人及董事长沈晖、集团副董事长冼大卫。

虽然沈晖还在不断地努力想要将威马拯救,让威马重回正轨,但是在用户运营以及销售状态都没有好转的情况下,威马很难有新的用户加入,这次的电池回收合作很容易被看做是威马在为自己留后路。

从大环境来说,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未来几年内动力电池也将迎来集中退役潮,虽然动力电池的回收是一片产业蓝海,但是威马在自身还岌岌可危时选择签约此项战略合作,又能带来什么大额的收益呢?

并且,从2018年威马首款车型EX5(配置|询价)上市后,销量也并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2019年1.7万辆、2020年2.2万辆、2021年4.4万辆、2022年3万辆,总计也不到15万辆,所以这次的签约合作要将此前所有的出售车型一并回收?用回收的资金去还债?

沈晖在此次签约中表示:作为新造车势力圈层的头部车企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者,威马汽车始终坚持正向研发,聚焦主流市场,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舒适便捷、高性价比的出行解决方案,与诚通生态的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推进威马汽车愿景的落地。虽然说的很好听,但是威马在电池上可没少吃苦头。

电池之殇

其实,威马汽车对于电池的重视程度远比消费者了解的程度要高,从品牌创立之初,威马就选择自备电池组生产车间,高标准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多项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这也是让威马一度跻身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一梯队的重要原因。

可即便如此,威马的动力电池质量备受质疑,自家产品也出现过不少安全事故,从2019年-2021年,威马汽车就多次出现了电动车自燃的情况,其中包含了威马所投放的营运车辆,也包含着消费者的自购车辆,一时间人心惶惶,也是从这时起,威马汽车造遇到了品牌危机。

尽管威马又为消费送上了“新年贺礼”,这里本是指的车辆全身检查、升级和200元京东卡,但是不少车主在经过所谓的车辆“升级检测”后,电池续航明显下降,从原本实际350km续航到现在260km左右,严重影响日常通行,疑似遭到电池锁电。

随后更有车主反应,在经过OTA升级后,车辆的续航也有所减少,也疑似被威马远程锁电。

至于锁电的原因,其实就是车企想用锁电的方式来保证电池的充放电安全,避免自燃的事件再次发生,这样的情况不仅在威马身上有体现,其他品牌也有过类似的操作,只不过威马在连续的受到自燃和锁电风波后,品牌信誉直线崩塌,这也是让威马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毕竟电池安全如果都不能保护,这对于纯电动汽车的车主来说,伤害极大。

“一切向好”

在威马与中国诚通生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之前的两天,威马刚刚被执行了股权冻结,被冻结的是成都威鸿置业有限公司。据悉,成都威鸿置业共经历过4次股权冻结,被执行人也均为威马汽车。经过计算,该公司股权冻结涉及的金额合计超过1800万元。股权再度被冻结,威马汽车沈晖并无对外表态,只是在微博上写下了“一切都在向好”的动态。

即便如此,网友、车主以及员工们似乎也不想“放过他”,不同程度的要求威马恢复自己的自身权益,一半“网友”在讨要工资、社保、公积金,另一半“网友”则在催促让威马汽车APP“复工”。

虽然沈晖的感叹是无奈的是带来希望的,但是在面对众多“讨债”声音时,沈晖也无可奈何,毕竟威马管理层和员工的工资都已经大幅削减,门店也都在陆续关闭,威马确实遇到了经营问题。

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三年合计亏损超174亿元,与此同时,截止2022年3月底,威马账上还有高达66.7亿元的长期借款和22.8亿元的短期借款,总计对外欠下了约90亿元的财务债。

曾经和蔚来、小鹏、理想一起并驾齐驱,如今却销量低迷、债务缠身,去年11月和12月,威马汽车销量仅分别为153辆和30辆,几乎到了停产停销的窘境。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沈晖曾经的这句“名言”已经活生生的用在了如今的威马身上。威马从创立至今已经募集了资金超350亿元,和其他新势力不同的是,他选择自己建厂,而非代工,仅这一项就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成本,但是随着负债的总额逐渐走高,威马还是陷入了发展停滞。

即便如此,威马如今也在等待着IPO,期望在未来获得翻身机会,对于威马来说,早一天登陆港股,获得大量资金注入确实也有翻身的机会,但是如今的威马到底应该如何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