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知识问答/ 正文

纯电车的未来到底在哪

导读 在固态电池技术尚未大批量产投放市场之前,如今的纯电车型想要提升续航,主流技术路径就是使用大容量电池。而继极氪001 140kWh千里续航版

在固态电池技术尚未大批量产投放市场之前,如今的纯电车型想要提升续航,主流技术路径就是使用大容量电池。而继极氪001 140kWh千里续航版之后,接下来市场还将迎来搭载144.4kWh电池的埃安LX千里版、蔚来ET5/ET7 150kWh电池版等CLTC续航突破1000公里的产品。

要知道,即便在燃油车中,满油续航能达到1000公里的车型都不算很多,那么采用大电池技术路线的这些纯电车型它们的存在真的有意义吗?

其实,对于续航这件事儿,在纯电车还未流行的很多年前我们就已经深有体会。以智能手机举例,早期安卓时代的手机由于系统适配性、CPU不同或者优化管理的缘故,想要达到与同等级iphone相同的续航表现,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电池。特别在可更换电池设计取消后的那段时间,市面上几乎性能比较强的安卓机搭载的都是3000毫安以上的电池。

而iphone这边,由于屏幕尺寸更小,CPU自研、系统封闭等原因,苹果往往只需要不到2000毫安的电池就可以满足一天一充。虽然从使用角度来说,安卓和iphone电池容量差异感知并不明显,但这无疑透露出早期安卓在电池管理性能比较一般的时候,只能堆电池被动提升续航的尴尬。

说回如今的新能源车型,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实际续航超过400公里就是一台可以满足城市+中短途高速使用的产品了。而如果实际续航在600公里左右,那么就已经是非常优秀的续航表现了。那既然这样,为什么极氪、埃安、蔚来等品牌还要执意做大电池的千里续航产品呢?

在老王看来,这背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卖点”!早年间,纯电车续航拉胯,消费者产生续航焦虑。续航正式成为人们不买纯电车最大的原因。而如今,电池耐用度、电池密度提升,续航焦虑这个词在2023年的主流纯电车型上已经不太提及。反之,智能化、自动驾驶、冰箱彩电、零重力座椅成了各家车企营销的大方向。而如果在此之上再加上一个续航一千公里的头衔,那自然就让产品有了全新的卖点,只不过在我看来,千里续航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就拿极氪001千里续航版举例,同样是单电机版,对比100kWh的WE版,它的价格要高出了足足十万元。而这十万元购车成本几乎全部为这多出的44kWh电量买了单。可结果呢?售价30万的极氪001 100kWh WE版也有741公里的CLTC续航,你多花了10万元只得到了差不多280公里的CLTC续航,这真的划算吗?

显然,从目前来看,这些所谓的千里续航纯电产品其实“噱头”远大于实际意义。消费者的钱包也很诚实,真正走量的产品还是中等续航价格合理的主流车型。而这类大电池产品更像是车企们秀肌肉的舞台。

说到这里,对比大电池长续航产品,市面上则有另一种看似更经济的方案,那就是特斯拉的小电池+强补能策略。我们以特斯拉Model 3(配置|询价)标准续航版举例,60kWh的低密度磷酸铁锂电池为它带来了更低的制造成本,同时也带来了并不太优秀的续航表现。但实际上,若真以60kWh电池容量看来特斯拉的续航,你会发现,可以在能耗上与之媲美的竞品几乎没有。除了优秀的BMS管理系统以外,特斯拉的车几乎是同价位最轻的。所以温柔驾驶,特斯拉Model 3也可以达到430公里左右的实际续航(冬季除外)。

不过,真正让特斯拉敢于不去追究极致续航的原因并不是产品本身省电,而是它密度极高的超级充电桩体系。尽管目前国产新势力也开始在充电桩数量以及充电速度上追赶,但想在短时间内达到特斯拉超充的规模还比较困难。在自营充电桩数量不足的前提下,若是使用第三方充电桩补能,大家会发现,绝大部分产品宣传的充电速度在三方充电桩几乎无法达到,若是遇到一些年份更老的充电桩,充电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80kWh都已经谢天谢地了。

这个时候,特斯拉在大城市布局的大量超充桩就体现出了优势,不仅插抢即充,并且充电速度很有保障,基本可以做到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200公里的表现。这时,大容量电池对特斯拉也就没了太大必要。

那么各位客官老爷,你们认为纯电车到底是大电池靠谱还是小电池+强补能靠谱呢?